
2025年10月15日下午,我校第八届团、学、队干部代表共44名同学,在学工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成都医学院,参加新都区青少年“红十字生命教育”研学活动。本次活动以“感悟生命教育,担当青春使命”为主题,将沉浸式参观、实践操作与生命教育深度融合,让同学们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上好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通过近距离接触医学知识、感悟生命价值,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责任与担当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生涯规划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遗体与器官捐献志愿者纪念碑前,同学们肃立聆听,碑上镌刻的“您是我们医学之路的第一位引路人”深深印入每个人心中。感念堂内,讲解老师动情讲述捐献者的姓名、年龄与背后的故事。那些年轻的生命——最小的仅仅几天的生命,有的正值青春——以无声的方式延续着爱与希望,令在场同学无不为之动容。






在人体生命馆的参观环节中,讲解老师首先为同学们回顾了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医学的重大贡献。随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参观。展区内,从胚胎早期到足月不同发育阶段的婴儿标本,生动展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过程;精致完整的血管铸型如红色丝线般勾勒出生命的脉络;人体横断面切片与器官标本则清晰揭示了人体内部的精密构造。在柔和的光线下,同学们安静驻足,凝视这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生命痕迹,既加深了对人体结构的理解,更在静默中升腾起对生命本真的敬畏之情。







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志愿者讲解员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红十字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历史。随后,通过专业示范讲解,同学们逐步掌握了心肺复苏与止血包扎的关键步骤与操作要领。大家踊跃参与模拟练习,从按压节奏到包扎手法,在一次次实践中提升了自救互救的能力,也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内化于心。






此次“红十字生命教育”研学活动,不仅是一堂关于生命与奉献的深刻教育,更是一次关乎未来方向的心灵启迪。在了解了医学工作的意义后,部分同学坚定了未来从医的志向。"原来医学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一种生命的接力。"、"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医生,像这些捐献者一样,为他人点燃生命的希望。"同学们在感动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在敬畏中明确责任。
正如我校所倡导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贡献社会”,我们始终相信,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生命的唤醒与价值的引领。这次研学正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让同学们在触摸生命温度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用青春守护生命、用行动践行使命的信念。
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研学的感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以青春之名,行担当之事,让生命之花在奉献中绽放。





团委副书记 覃予淋
“在应急救护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从‘旁观者’到‘施救者’的角色转变。学习心肺复苏时,看似简单的流程,在模拟人面前实际操作却让我一时紧张得大脑空白——手下按压的位置对不对?节奏稳不稳?数秒的声音都在发抖。那一刻我明白,急救不仅是技术,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心理考验。只有专业与冷静并行,才能真正为生命争取希望。”

学生会副主席 何睿恩
“人体生命馆中,那个完整的全身血管铸型令我震撼。纤细如丝的毛细血管依然清晰可见,仿佛仍在静静流淌。可以想象,这背后是解剖者经年累月的专注与坚守,是他们用双手将生命的脉络如此完整、如此庄严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学生会纪检部 冉然
“生命馆中,我走过一面镌刻着捐献者遗言的墙。一位退伍军人这样写道:‘生前未能报效国家,唯有将这身体交还祖国母亲……’那一瞬间,我泪水盈眶。他们曾是父母的孩子、他人的挚爱,如今以躯体为教科书,指引我们认识生命、理解奉献。‘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些陌生的逝者,用永恒的沉默教会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其深度与重量。”

学生会体育部 杨垣涵
“走进这里,我才真正触摸到医学的神圣。大体老师就像一束不灭的火炬,照亮医学的道路,也点亮我们心中的敬畏。我意识到,医学不仅是探索疾病与健康的科学,更是一场关乎生命尊严与灵魂成长的修行。他们教会我们,真正的强大,是怀着谦卑与感恩,去服务每一个生命。”
— END —
撰稿:学生会学习部、范晓雅、马思敏
初审:兰芳芳、徐一心
复审:张盛
签发:李俊

微信公众号: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中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2555
19981231166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
道龙山路19号

微信公众号: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小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5252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
道龙山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