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丰盈迎冬藏,秋种希望待春阳 | 2024实外五龙山秋耕活动

2024-10-12
来源:


秋收丰盈迎冬藏,

                秋种希望待春阳

2024实外五龙山秋耕活动

耕耘千载,稻香绵延,

农耕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

春种一粒,秋收万颗,

代代相传的是对大地的深情厚谊;

铁犁破土,籽粒归仓,

每一份收获都承载着祖先的智慧与坚韧;

四季更迭,家园常新,

这份传承犹如不息的脉搏,在时光中跳动。

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以“九农园”、“成长林”为依托载体,设置劳动技术必修课程,围绕各类农业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产任务(耕地、种植、生长管理、收获、加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设计劳技课题、劳动任务,营造真实的工作情境,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并用,强调身心参与,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增加学生的农业生产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劳动意识与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024年10月9日,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师生在李俊校长的带领下走进九农园,挥锹铲土、提水浇灌,种下绿色的希望。

活动伊始,李俊校长提到:在华夏大地的脉络里,农耕文化犹如一条古老的江河,穿越千年的风雨,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田。从远古的刀耕火种到后来的铁犁牛耕,每一次翻土播种,都是先祖智慧与自然力量的交融;每一次谷穗垂首,都是天地间最质朴的礼赞。这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方式的延续,更是人与土地之间不可割舍的情感纽带。随着季节的轮回,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同春日里的细雨,润物无声地渗透进每一个角落,成为华夏儿女血脉中流淌的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九农园”、“成长林”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的开发、建设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力——把懵懂少年培养成智慧青年”的培养目标、建设“欢乐与幸福校园”、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才培育观、达成 “生活知识化,知识生活化”目标等校本追求的践行。

农业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等现代化农业元素固然是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传统农耕文化中所饱含的对土地的尊重与热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手脑并用劳作中的体验与生成,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钢铁森林”的现代居民同样珍贵。


情之所钟,心之所“薯”

秋阳下,师生挥锄头,红薯露头笑;绿蔓间,巧手割薯藤,叶舞飞扬轻;校园里,欢声伴劳动,汗水浸青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意之所向,“芝”因有你

秋风习习,老师引领,学生们齐心拔芝麻杆,秆秆籽满;余晖轻抚,锄声阵阵,平整土地,满怀期待,迎接新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植”此青绿,守望未来

绿意盎然,青菜、花菜、莴笋齐栽,生机勃勃;锄落土松,嫩苗入土,每一步都满载希望;汗水滴落,笑容绽放,辛勤耕耘绘就田野诗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浇瓜之惠,春华秋实

同学们轻挽袖口,用沟渠中汇集的雨水,细心浇灌着那一排排新种下的绿意;那清亮的水珠,在阳光中闪烁,温柔地唤醒了泥土中的生机。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希望,轻轻地落在嫩叶上,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描绘着生命的活力。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千百年来,农民们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节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用汗水书写着一卷卷丰收的诗篇。那犁铧翻开的新土,不仅孕育着作物的生机,更积淀着世代相传的农耕智慧;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都是先祖与大地对话的结晶,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哲理。这种与土地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还滋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农耕文化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穿越时空,润泽着华夏子孙的心田。实外五龙山,正如这秋冬之中那一抹茁壮靓丽的绿,也必将以“九农园”赓续先人精神,守护生命与真义,开蒙今之少年!

END

· 编辑:杨榴霞、刘 华、范晓雅 ·

· 初审:李 艾 ·

· 复审:张 盛、王少辉 ·

· 签发:李 俊 ·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招生 | 招聘 | 德育 | 家校共育 | 教学教研 | 五龙同道 | 上级视导 | 体育 | 美育 | 劳动教育 | 英语演讲角 | 心理健康 | 信息技术 | 特色作业 | 校刊·慧龙苑 | 运动 | 五龙美食 | 开学典礼 | 年终盘点 | 艺术节文艺汇演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中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2555

                 19981231166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19号

微信公众号: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小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5252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18号


分享